在民國87年時,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主題為"傑出業務員"系列報導,討論保險銷售
當時的公司便推薦我接受採訪,我也欣然的接受了。
現在回頭看看當時的報導,這麼多年來,不論我的職位或公司為何,我的服務理念始終如一,也算是一種堅持吧。
改變最大的,或許是外貌吧,呵呵。
。傑出業務員:喬治亞人壽業務經理:以全方面準備,滿足客戶需求。
喬治亞人壽業務經理李韋昌表示,醫療險商品實支實付型以及定額型,保戶根據自己醫療險需求將兩種醫療險各購一半,不但可以降低成本,還可以克服病症嚴重程度不同時,不同保障需求。
曾經在一家本國壽險公司擔任教育訓練主任的李韋昌表示,從事保險內勤工作的那段期間,他為了提升業務人員績效,學會十八般武藝:做海報、鑑定房價、佈置會場,甚至要當起DJ控制音效,還要陪著業務員參加公司早會。
由於薪水高,使他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轉職,但是做這些事都是為人做嫁,並非為忙自己事業。李偉昌表示,這種工作生活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。為尋求自己事業的動機促使下,他決定投效「外商」。
李韋昌表示,有許多保險公司業務人員會以需求分析作為保險行銷手法,他則是以開「雜貨店」心態經營保險事業。保戶不容易完全掌握自己的財產狀況,也不清楚知道自己的保險需求。
在這種情況下,保險業務員有能力創造需求,只要他能說服保戶改變消費習慣,因此需求導向分析並非不客觀,卻可能不夠完備,保險業務員準備全方面的保險產品提供給保戶,就是他以經營雜貨店心態來經營保險事業的原因。
李韋昌認為,以醫療險保險金額為例,並非由保戶自己決定要買多少,而是由整體醫療環境來決定。
保戶可能會面臨需要指定醫生,而必須到收費較高的醫院就醫。買保險就是不要貼錢住院,這也是為什麼醫療險保額被醫療環境決定的原因。
目前保險公司推出的住院醫療保險可分實支實付型與定額型,李韋昌表示,保戶不妨將自己要買的保險金額,一分為二,一半購買實支實付型,另一半則為定額型。他指出,同樣給付金額,定額型保費較高,兩者合併購買可以平均成本。